中医推拿小儿泄泻什么证型.小儿泄泻小儿推拿

报考推拿按摩师证时间:2025-08-03阅读:12

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具有独特的优势,根据中医理论,小儿泄泻的证型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、脾胃虚弱型:脾胃虚弱是小儿泄泻的主要病因之一,脾胃功能不足,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,导致水湿内停,形成泄泻,此类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溏,甚至如水状,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乏力等症状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濡细。

2、湿热蕴结型:湿热蕴结是指湿热邪气侵入脾胃,阻碍脾胃运化功能,导致泄泻,此类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黄褐,气味腥臭,伴有腹痛、腹胀、口渴、小便短赤等症状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3、寒湿困脾型:寒湿困脾是指寒湿邪气侵入脾胃,阻碍脾胃运化功能,导致泄泻,此类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溏,甚至如水状,伴有腹痛、腹胀、畏寒、四肢不温等症状,舌质淡,苔白腻,脉濡缓。

4、肝气郁结型:肝气郁结是指肝气郁滞,不能正常疏泄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导致泄泻,此类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溏,伴有腹痛、腹胀、情绪低落、易怒等症状,舌质淡,苔薄白,脉弦。

5、脾肾阳虚型:脾肾阳虚是指脾肾功能不足,不能正常运化水湿,导致泄泻,此类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溏,伴有腹痛、腹胀、畏寒、四肢不温等症状,舌质淡,苔白腻,脉濡缓。

针对以上五种证型,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如下:

1、脾胃虚弱型:主要采用健脾益气、温中散寒的手法,如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腹部,以增强脾胃功能;点按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补益脾胃;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背部,以温中散寒。

2、湿热蕴结型:主要采用清热利湿、调和脾胃的手法,如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腹部,以消除湿热邪气;点按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调和脾胃;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背部,以清热利湿。

3、寒湿困脾型:主要采用温中散寒、祛湿止泻的手法,如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腹部,以温中散寒;点按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祛湿止泻;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背部,以温中散寒。

4、肝气郁结型:主要采用疏肝解郁、调和脾胃的手法,如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腹部,以消除肝气郁结;点按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调和脾胃;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背部,以疏肝解郁。

5、脾肾阳虚型:主要采用温补脾肾、固涩止泻的手法,如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腹部,以温补脾肾;点按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以固涩止泻;揉、捏、拿、推等手法作用于背部,以温补脾肾。

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应根据患儿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,还需结合药物治疗、饮食调理等综合措施,全面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,预防和减少泄泻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