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首治鼻炎鼻塞止涕的千年第一方,学习中医经典心得(19)

学扶阳时间:2025-10-01阅读:2

苍耳子散出自南宋严用和所著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,原方为:辛夷仁半两,炒苍耳子二钱半,香白芷一两,薄荷叶半钱,4药共研细末,每次服二钱,食后用葱茶调服。 ‌


临床常用量辛夷20~35g,苍耳子10g,白芷10~30g,薄荷6g,其功用辛香通鼻窍,内服鼻子立马通畅。


以上四味药均是辛开解表通窍的风药。


辛夷味辛性温,有祛风通窍的功能,尤善于散风寒通鼻窍,为治鼻病的要药。


苍耳子味甘性温,有祛风、通窍、散结的功能,用于鼻塞不通、鼻炎、鼻窦炎、鼻流涕不止。


白芷味辛性温,具有散风、除湿、通窍、排脓、止痛的功能,人称本草“麝香”。


薄荷辛凉解表,具有辛凉发汗功能。


以上四药对于急性伤寒鼻炎鼻塞打喷嚏很好用,合麻黄汤(麻黄15~25g,桂枝尖15~20g,杏仁20~30g,炙甘草10~15g)百发百中。


但是作为民营中医馆,我们接到的几乎都是疑难杂症,即使是各种鼻炎,也是经历过久治不愈的鼻炎。临床上要从根上治疗,就要具有整体观的治疗思维。今天我就把治疗各种鼻炎的法疗大法给大家分享:


黄芪45~60g,制川乌20~45g,麻黄10~15g,江油附片20~45g,细辛15~35g,辛夷20~35g,苍耳子10g,白芷15~45g,槟榔45,厚朴15,炙甘草15~30g,生姜15~30g。

兼头晕头晕者,加川芎70~90g;

颈椎僵硬疼痛者,加葛根60~120g;

过敏性鼻炎者,加蝉蜕20~25g,或脱敏灵方:地龙10g,蝉蜕10g,苏叶10g,浮萍10g;

久治不愈者,加蜈蚣3~5条、全蝎5~6条。


我们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,就是受寒着凉后就会打喷嚏,或鼻塞,或流清涕。有些人从室外的大热天流大汗一下子进入室内温度低的空调房,或早上起床时,或侧身睡觉后背受寒时,等等,都会出现鼻炎上述的症状。


这些说明体表受寒,中医术语就是太阳伤寒病。但不是每个人受寒都会出现鼻炎的症状,为什么?寒邪入侵太阳,如太阳卫气足够强大,寒邪入侵不得逞,就不会出现鼻炎症状,反之就会。如太阳受寒出现的鼻炎,我们用经方麻黄汤就好,如果严重一点,加开窍的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等。


动不动就有鼻炎症状出现,这就是身体每次受寒时,寒邪突破太阳防线进入到三阴并埋伏下来,一当外来寒邪入侵,唤起内邪的骚动,内外邪扰乱,鼻炎症状加重且难愈。此时要用经方“麻黄附子细辛汤”+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+太阴药炙甘草就好。






但临床我们会遇到辨证准确,方证对应,对症下药,就是盐油不进,症状反反复复,久治不愈,为什么?

根本的原因有二,一是阴阳不相顺接,二是邪伏入奇经八脉、奇恒之脏。阴阳不相顺接原因一个是被寒气压抑少阴,阳气没法透达少阴释放出来,也就是阳出不了阴;另一个是阳气被风湿痰浊瘀或抑郁封闭而走不动,正是“韦氏锅垢医理论”指的就是这个阴阳相隔的“垢”。


就本案来说,被寒压抑阳气用桂枝或川乌或麻黄附子细辛就能破开,但是如果还有更顽固的伏邪相隔,就得用以上的大法了,如果伏邪更深更顽固,就得用上虫药和矿物质药。


鼻息肉的生成,和伏邪息息相关。现在很多人感冒发烧时,往往过度应用抗生素、激素和清热解毒等药,虽可一时退烧,但代价是戕害自身正气,而体内的“邪气”就会埋伏在扁桃体、鼻腔、皮肤内,甚至在五脏及经络内潜伏下来。如果我们复感外邪,感冒发烧,再用抗生素激素和清热法,外邪和伏邪里应外合,鼻炎日趋严重,久而久之,鼻息肉就会产生。


对于鼻息肉要消除,内服外塞药物效果更好。内服药用上述鼻炎大法+虫药。


本文仅为个人学习心得,具体用药需和医师咨询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切不可对号入座。文中如有不明请加微信咨询。


关注我,点击上端“红房子扶阳经方传道”,或长按以下二维码,就能获得我的中医故事,包括从“一穷二白”到初具规模中医馆的八年创业史,收徒461人历程,以及临床实战悟到的中医技术和中医经营的哲学故事。